秸秆还田 生态农业 技术攻关 黑土地保护带来丰厚回报 保护性耕作种植,让农民增产增收。 佳木斯市郊区的农户在耕地上作业。 打包田间秸秆。(霍永祥 日报 杨桂华 吴利红摄) 土质变肥了,庄稼长得壮了;粮食丰收了,农民收入提高了! 站在自家的地头儿,望着一个个小山似的玉米堆,望奎县后三乡正兰前三村72岁村民唐永孝满脸的喜悦。他说,近几年,他家35亩玉米地“贼有劲儿”,玉米长得高大、出苗率高、产量高,这都是使用农家肥的缘故。这些肥料来自自家鸭场和村里养猪场,通过发酵变成了有机肥,每年光化肥钱就省下了七八千块钱,而且亩产还高出百八十斤。在他的示范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了农家肥。 了解到,近年来,为全面保护黑土地,我省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并且取得了成效。目前,全省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2021年, 我省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黑土地成为粮食产量高质优的根本保证。日前,在我省多地采访,感受到了农民享受到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龙江模式” 给黑土地补充养分 近年来,我省探索推广了以“一翻两免,秸秆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以三年为一个轮耕周期,实施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还田,从而实现补充土壤有机质,加深肥沃耕作层,秸秆还田率超过72%。 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兴家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崔巍说,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保护性耕作和普通种植的差别,今年利用重型免耕播种机采用秸秆覆盖免耕还田方式种植45亩玉米试验田,这让自己尝到了产量多的甜头。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玉米不用整地、不用打垄,省人工费进度快, 一亩地要少投入机械作业费30多元。玉米的出苗率高,亩保苗株数4200株左右,比普通耕作方式种植玉米亩增加500株左右。由于秸秆覆盖地表,蓄水保墒能力显著提升,土质松软透气性好,玉米根系生长牢固,能够很好抗击大的风雨侵袭。秋收之后,崔巍算了算,一亩地比普通方式种植至少增产70斤。 佳木斯市郊区3年来安排使用各类涉农资金3.388亿元,为本区域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