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酷爱传统书法的一位网友写了一副春联:“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并拍照发到朋友圈,引发好友们纷纷点赞与评论,“毛笔、墨汁再加上几张红纸,这个‘仪式感’的性价比很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文化里的仪式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 近年来,从“户外野餐”到“冬日滑雪”、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初雪的第一顿火锅”……随着社交网络文化兴起,“仪式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文化观,而由此带来的“仪式感经济”也在人们的假日与休闲中不断升温。 “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蹲路边吃一碗油泼面。”“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有的露营爱好者的户外之行准备充分,相机、帐篷、咖啡壶、卡式炉及若干荤素食材,“相比在家下厨房,我更爱野炊。‘仪式感’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品,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一名“90后”最近开始晨跑锻炼,而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他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仪式感已成为追求精致生活的标配,他们也更乐于为“仪式感”和“悦己”而消费。 “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很像是中国礼文化的一种回归”,我们要把生活的“仪式感”看作是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应该看到,今人与古人相比,生活方式确实是少了一些情趣,古人的沐浴焚香、煮茶吟诗、春风浩荡去郊游,是生活的“仪式感”,也是传统的“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致专注的生活方式。 “小确幸”,据说是村上春树创造的词,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持续时间3秒钟到一整天不等。村上列举过好多他的“小确幸”: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 生活的“仪式感”,这不仅表明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蕴含了处理生活和艺术关系的智慧和经验,更给我们带来非常有益的启迪。我们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其实就是“让生活更艺术”,就是我们有对生活的艺术趣味、美学态度,和能够发现生活美的眼光,成为一个把生活当作艺术的人。这样的人,具有优雅生活的作风和优雅的生活风格,懂得欣赏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会发现更多的“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