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古董字画的热爱那是相当痴迷了。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12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临摹完一幅元代程棨的《蚕织图》,该作品近日被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收藏。 学生们临摹的《蚕织图》片断。 13米古画长卷 全部打开需四分钟 日前,记者来到黑龙江艺术职业学校,指导教师胡丹和学生慢慢展开了“古色古香”的《蚕织图》。因为画卷太长,而且画面不能用手触碰,所以不能像普通画作一样展示,大家用了四分多钟才全部打开。 “原作上面有清朝乾隆皇帝作的序,还有他的章。”胡丹边展长卷边介绍。当时乾隆已是太上皇,所以用印也有太上皇的字样。该画作长13米、宽0.28米,场景宏大,画中人物多达81人。以中国农历24节气为单元描绘出24幅小图,并被设计成由一条长廊贯穿始终的电影广角镜头,全景展现了养蚕人从春蚕吐丝到纺丝成衣的整个过程。 画中人物都是用毛笔白描的手法绘制,尺寸与《清明上河图》大小接近,有的人物甚至还有“双眼皮”,鼻子下的“人中”纤毫毕现,可见学生们的功力。 为啥要下这么大的功夫临摹古画?胡丹告诉记者,这12名学生是学校公共文化系2017级文物管理与保护专业及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曾经带领他们参观黑龙江省博物馆,当他们看到了镇馆之宝中的《蚕织图》时非常喜爱,就萌发了临摹的想法。后来,师生们在网上查阅发现,元代程棨的临摹本《蚕织图》,目前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程棨本《蚕织图》艺术展现形式多样,书法集百家所长,被乾隆皇帝视为珍品。同时,所用手法是与南宋淡彩不同的重彩手法,临摹更有挑战性,师生们在网上找到相关数字电子图,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创作。 古法做旧纸张需20遍 染料与敦煌壁画用的相同 临摹古画说起来简单,但全程要按照古画的创作方法进行。这其中几大程序不可少,包括:白描、底色做旧、染色、立粉、醒线、书法、落印。 其中在白描画完成之后的底色做旧,是临摹中最重要的部分,这让师生们花费了极大的功夫。市场上也有卖仿古纸的,但大家相信自己做的纸比批量生产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大家也希望这古老的手工技艺能够传承下去。把白纸变成古色古香的黄纸,做旧至少需20遍。这不仅在要求做旧次数,而且是13米长卷一起做,分着做就会有色差,因为每次的深浅都会差一度。 与南宋的淡彩《蚕织图》不同,元代的版本是重彩,因此对染料的要求更高。古画制作要全部采用矿物质染料,而非现代用的化学合成染料。师生们几经辗转,最终在江苏找到了一家专门生产矿物质染料的工厂,他们生产的染料是专门用于古画修复的。因此,在学生们临摹的《蚕织图》中,家具用朱红色、树叶用绿色、房瓦用蓝色、背景用焦黄色……这些矿物质染料与敦煌壁画所用染料一致,层次分明且不易褪色。 立粉是啥?胡丹举个例子,比如说在蚕宝宝的创作中,需要用白粉堆出有蚕宝宝厚度的立体感,有点类似于油画的立体感。到了醒线的环节,虽然几近大功告成,此时却是最难的。醒线指的是人物面部开脸,白描人物图像经过了底色做旧、上色等环节后,需要再用毛笔描一遍,这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人物面部细到一毫米的细线,两遍要完全重合! 全国有文物修复人员约2000人 我省首次开始培养文保人才 临摹古画的目的不是好玩,而是为了培养我省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目前不仅在我省,全国范围内也短缺此类实践型的职业人才。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而中国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员约2000人左右,专业人才缺口很大。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系高南男老师介绍,2017级文博专业学生也是全省首批该专业职业人才,明年即将毕业。他们正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省内的几家博物馆实习。2018、2019级该专业学生招生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仍要增加招生。 文物修复与保护都要学些啥?除了大学生们都要学的公共课外,专业课的科目也与众不同,像文物学、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籍文献概论、文物常识与鉴定、文物保护修复理论和技术、摄影、白描与绘图、图案纹样、书法鉴赏与篆刻、传统国画技法等。老师笑着说:“要想与古董文物这些珍藏打交道,必须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