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4-14

村民成为股东,每年按股分红。

  “咱村的粮食烘干塔和晾晒场对外承包,3年承包金19万元,这笔钱怎么花,大家举手表决。”春节前,延寿县六团镇双安村村部里座无虚席,双安村第二届股东代表大会开得热火朝天。村里2019年的集体收入怎么分配,村民当家做主,自己说了算。

  六团镇双安村是延寿县首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并于2017年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在双安村探索和示范下,六团镇15个行政村全面进入股改程序,于2019年4月全部挂牌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延寿县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工作,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新路子。

  “三步走” 村民变身成股东

  “今年我家领到的股份分红有2480元。”攥着股权证,双安村村民祁贵滨、赵月波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当初很多村民心里都‘画魂儿’,拿着这个本本,就能分到钱?事实证明,股份制改革后,村民到手的收益实实在在。”祁贵滨说。

  随着乡村振兴脚步的加快,靠有限的可耕种土地发展经济,对于很多村屯来说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16年,双安村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率先试点没有现成答案照搬照抄,每一步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和实践中,改革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征得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成立了双安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组。改革工作组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制定了双安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施规定,对享有配股权的村民资格明确了具体范围: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都是股东。股东登记、股份量化有严格要求,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

  第二步,双安村成立了以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财务人员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通过现场勘察测量、账目核实、档案查询等方式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进行清查。村里的集体资产包括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以村集体名义建设的物业、厂房等非资源性资产,还有以集体名义投资入股的各种经营性组织等。清查后,村集体的各种资产都折股量化,让农民真正成为村集体的“股东”。

  第三步就是股份量化,双安村规定了“人口股+劳龄股”双股份结合的量化方式。以祁贵滨一家为例,全家5口人就有人口股5股,他们夫妻和祁贵滨父母的劳龄股,按年龄折算后有1.3股。那么全家股份就是6.3股。2019年,村里按股份把全部收入进行分红,祁贵滨家按6.3股计算,拿到了2480元钱。

  前期工作完成后,村上召开了股东大会,双安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理事会、监事会也同步成立,双安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

  完成股改 村民腰包更鼓了

  2018年,双安村开启历史上首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红,每位村民都享受到红利。2019年,村里又举行了第二次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全村271户、723人,每人都领到了村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就拿村上的粮食烘干塔和晾晒场来说,过去宁可闲置,村两委也不敢轻易承包出去,但是股份制改革后,股东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同意把粮食烘干塔和晾晒场承包给个人运营,不仅村两委的干部放开了手脚,也让村里的集体企业、设施不再闲置。”双安村会计孟凡忠介绍。

  村里闲置的资产盘活了,每年的收益按股份分红。村民不仅腰包变鼓了,心里也更有谱了。祁贵滨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企业也属于村民集体所有,但对村民来说看不到、摸不着。股改以后,村民都是股东,村里的大事小情乡亲全程参与,感觉特有成就感!”

  三项决议 提升村民幸福感

  股份制改革不仅让村民的腰包更鼓,也让村集体收入的二次分配更加科学,集体的钱怎么花由村民说了算,更多的村民享受到村集体股份制经济改革的“红利”。

  “作为村民,生活有底气、有依靠。新时代,咱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村里57岁的贫困户侯国英告诉记者。

  今年,侯国英成了村里的保洁员,她的工资就是从村集体收入里支出的。而这个决定正是年初村里召开的股东代表大会定下的“三项决议”之一。

  “每年股份制合作社收入的20%要拿出来用于村里的三项福利,第一用于乡村扶贫,支付公益岗位工资;第二用于全体村民用水、用电补贴;第三用于鼓励教育,村中学生考入大学,重点本科奖励两万元,普通本科奖励1万元。”

  “我女儿考上佳木斯大学,领到了村上给的两万元助学奖励。我家每个月用水,都不用自己交水费……”村民郑旭东说。

  股份制改革两年来,双安村累计为村民发放股金分红及各项福利达10余万元,村民真正享受到股份制带来的好处。

  推广壮大 让村民享更多收益

  在双安村的带动下,从2017年至今,六团镇先后有14个村迈出农村股权改革步伐。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六团镇因村制宜、循序渐进,发挥民主,做到一村一策,摸索形成了乡村股份制改革的“六团模式”。

  截至目前,六团镇15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土地股份制改革工作,全镇常住人口18000余人,村集体共计增加收入156万余元,部分村从原来的有债务变成了现在的有积累,大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实践证明,股份制改革可以解决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出现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民主等问题,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稳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六团镇党委书记孙继成说,未来将通过股份制改革,让村民共享到更多集体资产收益,改革更将助力乡村走上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分隔线----------------------------
栏目列表